昨晚 您睡得好吗
人的一生中,约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关于人类为什么要花如此长时间睡眠的疑问一直困扰着科学界。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睡眠不是既往大家认为的“被动静止”状态,而是一个活跃的“主动”生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脑会进行记忆的整合,“杂质”的清理,并在大脑的帮助下调整内分泌、消化、心血管等全身各系统的生理功能,从而蓄积能量、调整状态,以更好地完成各自的生理功能。那么,当睡眠出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
睡眠障碍 别再忽视它
睡眠障碍发病逐年增多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约27%的人有睡眠问题。2015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我国约有31.2%的人存在严重睡眠问题。而2018的报告显示,约16%的人夜间睡眠时间不足6个小时,高达83.81%的人经常受到睡眠问题困扰。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30~69岁人群的睡眠呼吸暂停患病率达23.6%。
尽管我国的睡眠障碍发生率如此之高,但是睡眠障碍性疾病对普通百姓来说仍然十分陌生,并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
相反,“打呼噜就是睡得香”“睡不好自己买点安眠药吃就好了”等不正确的观念十分普遍。因此,普及正确的睡眠健康理念,了解睡眠障碍性疾病的基本知识十分必要。
那么,到底什么是睡眠障碍呢?睡眠障碍,顾名思义指任何原因导致的睡眠质量和/或数量的改变,从而影响生理功能。损害健康的各类睡眠问题。
根据最新的国际睡眠疾病分类目录,目前已明确的各类睡眠障碍达近百种,其中,发病率最高、危害最大的睡眠障碍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睡不着”,包括各类失眠或生物节律醒睡障碍,一类是“睡不好”,以睡眠呼吸障碍为代表。
睡不着?谨慎服药
“睡不着”,即失眠,是指在充足的睡眠条件下仍不能获得足够数量的睡眠,从而引起的睡眠功能障碍。
由于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工作压力、外部环境等的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出现“睡不着”的情况,因此,失眠成为当今社会一个严峻的问题。随之而来的“安眠药”不合理使用问题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其实,失眠也分很多类型,因此,在药物选择使用上需要进行准确的辨别,从而保证治疗效果,减少潜在的副作用。
从病因上来讲,大部分的失眠与生活方式、周围环境以及社会因素等有关。因此,对于失眠的最合理治疗应该首先集中在生活方式调整等方面上,这也是目前公认的失眠一线治疗,医学上称为“认知行为治疗”。
此外,很多看似失眠的患者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失眠,而是生物节律障碍导致的睡眠醒睡时相紊乱。
我们身体的每个细胞内部都有一个类似钟表的结构,大脑内也有一个“时钟”中枢,这些结构控制人体包括睡眠在内的所有生理活动,当这些生物钟与地球自转产生的日夜节律出现不匹配时,就会出现夜间不能入睡、白天精力不足的类似“失眠”的症状。
如果把这些患者当成失眠来治疗,就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且容易诱发潜在的并发症。
因此,“睡不着”时一定不能简单地买点“安眠药”,应在专业医生评估指导下有的放矢进行治疗。
睡不好?尽早就诊
“睡不好”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睡眠质量下降,从而导致的睡眠功能障碍。最常见的形式是睡眠呼吸障碍。
睡眠呼吸障碍是指睡眠时上气道狭窄阻塞或呼吸驱动异常等原因引发的呼吸紊乱,其中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俗称鼾症)最为常见。
由于在睡眠过程中频繁出现呼吸暂停或通气不足,从而会导致血液中氧气含量降低,引起睡眠过程中频繁的觉醒,从而破坏睡眠结构,导致白天嗜睡,并继发引起全身多系统损害,诱发或加重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脑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2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
研究表明,未经治疗的重度鼾症患者病死率比普通人群高3.8倍,心血管疾病相关病死率高5.2倍。
为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提倡该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出现以下问题,常提示可能存在睡眠呼吸障碍,因此建议尽早就诊。
1.晨起口干、咽痛。
2.醒后不解乏、白天困乏。
3.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
4.频繁起夜。
5.睡眠易醒或入睡困难。
6.情绪不稳定。
7.原有的慢性病加重,如血压不稳定等。
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症状及多导睡眠监测(PSG)来诊断该类疾病。
由于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的病理机制复杂,因此,治疗手段多样,目前提倡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特点,实施个体化联合治疗。
对于一些体重指数(BMI)超过25kg/m2的患者应鼓励减重并尽量侧卧睡眠。
对于有其他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滥用药物患者,应建议规范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于程度较重的患者,临床治疗主要包括无创气道正压通气(NPPV)治疗、口腔矫治器治疗以及外科手术治疗等。
对每一个患者应在全面评估病情特点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建议患者不要自行开展相关的治疗措施,如自行购买佩戴呼吸机、自行购买止鼾器等,盲目的操作有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应于正规医院进行专业的睡眠监测评估后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开展相关的治疗。
儿童打鼾家长不能任其发展
儿童夜间睡眠打鼾也是病吗?需要干预吗?先来看看这个例子。
小宝今年4岁了,常常鼻塞、流鼻涕,家长没太在意。可一次“感冒”之后出现了夜里突发耳朵疼,哭闹不止。耳鼻喉科医生检查之后,告诉家长:孩子中耳炎了。但医生发现小宝体型瘦小,上唇上翘、鼻梁扁平、上列牙还排列不齐,双侧扁桃体也肥大。
医生就询问小宝父母:“孩子是不是睡觉张口呼吸啊?是不是打鼾啊?”小宝父母纳闷地点了点头。
医生接着就进行了鼻腔、鼻咽部的检查,发现小宝鼻腔有大量脓性分泌物,鼻腔后方被肥大的腺样体堵得仅留下一道缝隙。原来,罪魁祸首就是肥大的“腺样体”和“扁桃体”!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先认识一下扁桃体和腺样体。扁桃体和腺样体都是淋巴器官,出生后即存在。
扁桃体长在口咽部,腺样体长在鼻腔后部(鼻咽部)。腺样体随年龄增长而增生,多数在4~8岁左右最大,以后逐渐退化,一般10岁以后开始萎缩,但有少数人不萎缩。而且,每一次“感冒”,出现病毒、细菌感染时,扁桃体和腺样体都会发生病理性的增生肥大。增生肥大的扁桃体和腺样体就会阻塞孩子的呼吸通道,引起鼻塞、睡眠打鼾、张口呼吸等症状。
肥大的扁桃体和腺样体有什么危害呢?首先,长期鼻塞和张口呼吸,导致气道压力异常,引起颌面骨发育障碍,即所谓的“腺样体面容”。
不仅如此,由于患儿长期呼吸不畅,大脑缺氧缺血,导致患儿注意力常常不集中、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影响智力发育;长期缺氧还会导致孩子全身发育和营养状态差;同时,肥大的腺样体及黏脓性分泌物可堵塞后鼻孔,分泌物还可积聚于鼻腔内、不易擤出,常常引起鼻炎、鼻窦炎。
与此同时,黏涕向咽部倒流,可刺激下呼吸道黏膜,引起咳嗽等支气管炎症状,严重者可引发哮喘。此外,肥大的腺样体可堵塞咽鼓管咽口,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及耳鸣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化脓性中耳炎。所以,一旦发现孩子睡觉打鼾、张口呼吸、鼻音重,或者有反复上呼吸道感染、鼻炎反复不愈,一定要带孩子去耳鼻喉科检查,千万别不当回事儿。
成人严重打呼噜 健康的隐藏杀手
医学研究表明,严重的“打呼噜”(睡眠呼吸障碍)可以造成睡眠过程中反复的间断性缺氧,在引起机体代谢性障碍的基础上可增大高血压病发病风险2.89倍、脑血管疾病2.13倍~8倍、心血管疾病1.2倍~6.9倍,糖尿病2.5倍,且与老年痴呆、心律失常和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直接相关,患者的6年和8年死亡率明显增高。
此外,间断性缺氧可造成睡眠过程被反复打断,睡眠片段化,引起白天嗜睡,记忆力减退等。
当成年人出现夜间打鼾,且鼾声不规律或患者自觉憋气,晨起头痛、口干,出现难以解释的日间嗜睡等,结合患者体型较为肥胖、腹式肥胖明显、颈部粗短、下颌较小或后缩等表现时,要充分重视,考虑患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可能。
治疗上,主要包括3个方面:1.减肥,适当减重可显著改善睡眠呼吸暂停的严重程度。2.睡眠体位改变,部分患者仰卧位睡眠时病情严重程度较重,而侧卧位时则显著减轻,对于此类患者可尽量采用侧卧位睡姿,或使用特殊的器械使其保持侧卧位睡眠,从而减轻病情的严重程度。此外还可抬高床头以改善症状。3.戒烟酒,避免服用镇静剂。
部分患者还可进行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通过向上气道提供正压以维持其持续开放状态。持续有效的呼吸机治疗可显著改善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主观及客观症状,并能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长期治疗还可降低睡眠呼吸暂停造成的病死率及改善远期预后。最后,对于存在明显上气道解剖狭窄的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
多导睡眠监测 让睡眠障碍无处遁形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说起去医院看病、抽血化验、做检查,大家可能对测血糖、血脂、肝功能,做心电图、胸片、CT、核磁、肠镜、胃镜等化验或辅助检查并不陌生。但是,去医院看打呼噜等睡眠方面的疾病,许多人会发现,医生会推荐我们去做一个多导睡眠监测。此时,有些患者就会有疑问:再普通不过的睡觉也需要监测吗?睡眠监测是什么?哪些人又该做睡眠监测呢
睡眠监测简便又高效
是否要做多导睡眠监测,需要根据患者自身的病情、医生的建议和自己意愿来决定。如果您有睡眠打呼噜、憋气,并伴有白天嗜睡、晨起头晕头痛,失眠多梦,梦游等症状的话,请到医院咨询专业的医生,看看有无做多导睡眠监测的必要性。
标准的多导睡眠监测就是患者在医院特定的睡眠监测房住一个晚上。监测前,需按照医护人员告知您的注意事项做好准备,保持一周以上的良好睡眠习惯。
监测当天,不午睡、不要服用兴奋剂或安眠镇静效果的食物或药物(咖啡、浓茶、可乐、烟酒等,长期服药者是否停药请咨询医生),晚上在家中或病房洗澡、洗头,沐浴后勿涂抹美发、护肤等产品,男士请剃须,女士需去除甲油及长指甲。
监测时,由专业的技术人员将各种导线在您睡前安装在您的头上、身上等部位(这些导线类似于脑电图、心电图检查,只是数量和部位要更多),收集您整晚睡眠过程中的睡眠结构、睡眠深度、觉醒情况、呼吸、心率、血液中氧气含量等各种信息。
第二日,由专业的技术人员对监测结果进行人工分析,最后获得一份完整的结果,根据睡眠监测结果及医生的其他客观检查给予最后诊断决定后期的治疗方案。
现在也有很多便携式睡眠监测检查设备,可以安装好带回家进行监测,第二日再送回医院,可减低患者在医院住的不适感,减少第一晚监测的守夜效应,提高准确性。
监测能全面评估睡眠
整夜的多导睡眠呼吸监测包含脑电图、眼电图、肌电图、呼吸、胸腹运动、血氧饱和度、肢体运动及整夜的音视频情况,整夜的数据通过电脑采集后再进行人工分析,可以获得以下信息:
1.睡眠结构:通过记录大脑的脑电活动以及眼球运动、肌电图,可判断出患者做监测当晚睡的怎么样,也就是说您睡得香不香,睡眠的深度。
对于睡眠障碍的患者,可以通过睡眠结构的判读,判断患者睡眠状况,这样可以更客观的观察患者睡眠情况,不只是单纯靠患者自己描述。
对于打呼噜的患者,睡眠越好,可能那天晚上呼噜打得越严重,伴有的呼吸暂停可能越长、次数越频繁;相反,则可能那天晚上的检查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出真实的病情。
2.呼吸情况:通过监测口、鼻的气流、胸部、腹部的运动度,可以监测到患者睡眠中有无呼吸暂停,呼吸暂停的类型、呼吸暂停的长度,对于血氧饱和度、心率及大脑皮层的影响。
3.血氧饱和度:记录整夜睡眠期间血液内氧气含量的变化,能够判断打呼噜呼吸暂停引起缺氧的严重程度。
4.心电图:可监测到睡眠时心率及发生的各种心律失常的情况。
5.肢体运动情况:可以判断睡眠期间肢体运动的次数、频率等。
除了以上包含的内容,多导睡眠监测还可以监测体位、食管内压力、夜间PH等,是诊断睡眠相关疾病必要的检查。
呼吸机问题知多少
问:呼吸机治疗原理是什么?
答:无创家用呼吸机是通过面罩(或鼻罩、鼻枕等)向上气道内输送过滤过的通气,这种治疗最符合生理,用气体分子作为“气道支架”,在睡眠时维持上气道开放。
呼吸机可以简单的分为两种,一种是整夜持续一定的压力,另一种是智能模式,整夜提供所需的最低有效治疗压力,根据患者体位、不同睡眠时期、饮酒等不同情况时,能够智能的判断呼吸情况,调整压力的大小,维持气道的开放。
呼吸机的选择需要有专业的医师做出诊断,根据病情、呼吸事件的类型、严重程度等做出判断,并进行试验佩戴,就像进行验光一样,验配出什么模式、什么压力参数是适合的,也要根据患者的主观感受,结合客观治疗效果进行判断。
问:呼吸机治疗需要多久?
答:呼吸机治疗是持续的,这需要一直坚持戴机,不佩戴时就会恢复至未戴机时的情况,立竿见影的效果是戴机后睡眠质量好了,不缺氧了,晨起没有不清醒的感觉了,夜间可能也就不起夜了,长期坚持佩戴亦可改善血压,改善代谢情况等等。
在没有控制体重达到理想体重时,可能均需要一直戴机,每晚坚持戴机,才能很好地获得远期疗效。
问:自动模式的呼吸机能直接佩戴吗?
答:不可以。
所谓的自动模式是一种可以根据呼吸情况而改变治疗压力大小,对于一些患者入睡后不能很快达到开放气道的压力,而产生呼吸暂停,这需要找到入睡后需要的打开气道的适合的压力,因此是在一定的压力范围下改善通气。
另外,呼吸机还有一些压力修饰技术,这可能对于一些患者可以提高呼吸机使用的耐受性,也需要专业的调试和设置。
问:一直戴机,还需复查吗?
答:在使用呼吸机开始时,我们建议患者学习如何使用、维护呼吸机,同时应了解产生了什么不适情况可以自己解决,什么时候需要来院就诊。
对于一直戴机患者,需要定期来院下载内存卡内治疗数据,查看所记录的使用情况,残余的呼吸事件,漏气量、压力大小等,以保证患者的治疗为有效治疗,并解决可能导致放弃治疗的不利因素,使患者获益最大。
初期可密切回诊,之后建议每年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