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治思维管好“舌尖安全”
来源: 临沂市基缘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5-08-26 08:52:35
最高检近日披露,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批捕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犯罪嫌疑人5212人,起诉12871人。而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批捕的犯罪嫌疑人为1582人。
检察机关加大对食品安全涉案犯罪嫌疑人“法办”的力度,不仅有效发挥了刑事司法的威慑作用,也较好地解决了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衔接不畅的难题,为公众“舌尖上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然而,有些政府部门却“偏爱”行政处罚,甚至刻意隐瞒食品安全事件,不愿司法介入。因为,一旦启动刑事责任追究程序,就意味着要追究监管部门以及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食品安全千头万绪,牵扯甚广,不仅作案手段越来越隐蔽,相关利益链条也更加密闭,与此同时,若监管环节不作为、乱作为,甚至出现职务犯罪行为,却得不到严肃惩治,必然会严重贻害社会,威胁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若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打击处理,任其漫漶肆虐,损害的不仅仅是地方的食品产业,还有政府的公信力。
因此,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必须有法治思维,不仅要管好市场主体,建立政府部门的责任清单,对不当行政行为进行严厉问责,还必须以法律为准绳,严查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背后的“保护伞”,依法打击涉及食品生产、流通、销售等各个监管环节的职务犯罪,从而构建起行政执法、刑事司法通畅连接的食品安全监管链条。
检察机关加大对食品安全涉案犯罪嫌疑人“法办”的力度,不仅有效发挥了刑事司法的威慑作用,也较好地解决了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衔接不畅的难题,为公众“舌尖上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然而,有些政府部门却“偏爱”行政处罚,甚至刻意隐瞒食品安全事件,不愿司法介入。因为,一旦启动刑事责任追究程序,就意味着要追究监管部门以及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食品安全千头万绪,牵扯甚广,不仅作案手段越来越隐蔽,相关利益链条也更加密闭,与此同时,若监管环节不作为、乱作为,甚至出现职务犯罪行为,却得不到严肃惩治,必然会严重贻害社会,威胁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若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打击处理,任其漫漶肆虐,损害的不仅仅是地方的食品产业,还有政府的公信力。
因此,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必须有法治思维,不仅要管好市场主体,建立政府部门的责任清单,对不当行政行为进行严厉问责,还必须以法律为准绳,严查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背后的“保护伞”,依法打击涉及食品生产、流通、销售等各个监管环节的职务犯罪,从而构建起行政执法、刑事司法通畅连接的食品安全监管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