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养老金贬值难题需改革投资体制
贬损严重缘于统筹层次低
据报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不久前表示,2014年职工养老征缴收入增长明显低于支出增长,养老基金收支缺口愈加明显,一些省份当期已经收不抵支。据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测算,以CPI作为基准,基本养老保险在过去20年贬值将近千亿元。
网民“张燕”说,三年前,国内曾掀起一场关于养老金投资体制改革的“全民讨论”;三年后,投资方案仍未出台。时间继续拖延,按照郑秉文先生的计算即意味着,养老金等于继续在损失。
有网民指出,养老金投资保值迟迟未能实现,主要缘于统筹层次过低,个人账户存在“空账”。网民“余丰慧”指出,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后才能加大资金调度的回旋余地,提高资金使用率;才能更加有利于实行养老金全国统一标准,促进公平;才能实现职工养老金全国漫游,有利于劳动力在全国范围内流动;才能集中较大养老金结余资金进行投资运用,提高保值增值空间,滚大养老金的雪球,增强养老金保障能力。
投资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网民“刘英团”认为,养老金管理和运作模式改革势在必然。不改革肯定是“死路一条”,“蛋糕”和“盘子”越来越小,国家财政不堪重负;而改革现有模式,实现养老金的多元化投资,无论是对实现自身保值增值,让老百姓“老有所养”,还是促进资本市场制度完善,都大有益处。
网民“葛丰”则指出,排除市场不利因素,养老金投资机构等国有资金运营单位,自身仍存在一系列体制性难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其在绩效评估、公司治理、投资经验等方面,也都有欠缺之处。这些即使可以通过委托专业化市场机构代理等技术手段部分弥补,但是,受托人的市场化并不能完全抵消委托人非市场化的不利影响。
引入更多市场化因子
网民“张燕”认为,各地养老金的管理壁垒没有打破,掌握养老金的都是地方社保部门。这些部门已经形成既得利益,同时他们本身也不是专业的投资机构。谁都怕担风险,所以宁可不投资、少投资。因此,要加速养老金投资,就必须解决养老金管理权属、投资权属问题,以及如何应对和解决风险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