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CONTACT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通达路36

号城建时代广场1516室

手机:13805497603 

传真:0539-8135593


本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公益刊载

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我们在第一时间删除



你的位置:网站首页 >

厉害!中央各大新闻媒体纷纷聚焦临沂

来源: 临沂市基缘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8-02-07 09:30:23

齐鲁网2月6日讯 2月6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新社、央广网、中国农业新闻网、中国交通报等中央各大新闻媒体再次聚焦临沂!

九州通衢引领乡野巨变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四好农村路”建设)

——我国“四好农村路”建设成就综述

一条农村公路,连接的是乡村与城市,打通的却是贫瘠与富足、困顿与希望。

“四塞之固,舟车不通;土货不出,外货不入。”坐落于沂蒙山深处的山东省蒙阴县岱崮镇,长年交通闭塞,山货难运出、美景无人赏,庄稼汉们只好外出另谋生计。

国省干线通达全国、县道辐射城乡、乡道往来交织、村道阡陌纵横……近年来,“四好农村路”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让曾经的“四塞之固”变成了大道通途。路通了,山里的蜜桃飞向了北京、上海的超市,还漂洋过海远销欧洲;路通了,城里的游客纷至沓来,赏春度夏领略金秋;路通了,不少打工者重返家乡,办起农家乐、建立合作社。大崮村的王均海开了家“福芦小院”,一年净赚5万块,比打工还高出不少,“路通了,咱农民的日子就一通百通啦!”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中指出,近年来,“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也为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

事实的确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27.5万公里,让99.24%的乡镇和98.34%的建制村通上了沥青路、水泥路,城乡运输一体化水平接近80%,农村“出行难”得到有效解决,农民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

从沂蒙山区到太行山下,从沿海乡村到青藏高原,一条条公路让农业农村升腾起发展的新希望,也让亿万农民过上了红火的好日子。

“第三方评估”确保扶贫“有的放矢”

据新华社北京电(记者 张志龙、杨静、孙晓辉)沂蒙革命老区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联城镇王家洼子村贫困户王玉基至今仍然记得,镇村干部到他家“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两个干部拿着个本子,记得很仔细,“喂了几只羊、养了几头猪,家里有啥都问问。” 

“脱贫致富,成败在精准。”临沂市委副书记张宏伟表示,临沂下辖区县多,扶贫开发情况复杂。扶贫工作开展之初,有8.6万名干部做到村村到、户户到,就是要按照中央要求,扎扎实实做好调查研究。

当前,扶贫工作已经进入关键时期。一些地区在扶贫工作中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确保扶贫措施“有的放矢”。山东淄博临淄区在2016年就引入“第三方评估”,评估由第三方独立组织开展。第三方由公开招标确定,采取召开座谈会、查阅档案资料、走访贫困户等方式进行,重点评估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度、到村到户施策的精准度、脱贫成效精准度和群众满意度。

“整个过程全程采集影像,除当事人外,村干部、包村干部等其他人员全部回避,保证了实地调查的独立性、客观性。”临淄区扶贫办主任王安东说。

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建议,要发挥好“第三方评估”以评促改、科学支撑的作用,提高脱贫攻坚的精准度、实效性和可持续性,合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不管是评估机制,还是在扶贫中加强调研,都是为了更真实地倾听和反映我们贫困户的心声和诉求,让好的政策落到‘实处’,让贫困户更有获得感。”山东聊城茌平县胡屯镇陶集村贫困户杨长忠说。

铺就“四好农村路”打开乡村幸福门

“四好农村路”助力乡村振兴走上“快车道”

央广网北京2月6日消息(记者 杜希萌 李鑫 贾宜超)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农村公路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如今,随着各地“四好农村路”建设的不断推进,改变农民生活、改变农村面貌的幸福路、脱贫路、民生路正越走越宽。今天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推出“四好农村路”建设系列报道,今天播出第一篇:《“四好农村路”助力乡村振兴走上“快车道”》。

自古就有“四塞之固,舟车不通”之称的山东临沂,现在也变成了“路通天下,货运四方”。目前,仅临沂市蒙阴县的网商微商就已经发展到2000余家,水果从山沟沟里运往海外,蒙阴县宗路合作社社长刘宗路说,农村路把增收的路子铺到了他家门口。

刘宗路:我现在是出口了20多个国家,东南亚、中东然后北边是俄罗斯,我现在在“一带一路”上有3个办事处。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近年来,“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也为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

“路长制”兴起:中国农村公路养护渐入佳境

中新社北京2月6日电(记者 李晓喻)除了“河长”、“湖长”,中国近年又新添了一个“官衔”——“路长”。

“路长”主要负责农村道路养护。福建是中国第一个全面实施农村公路路长制的省份。在这里,针对农村公路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县、乡镇、村分设三级路长,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招募乡村道专管员,保证每条公路有人管、有人养。当地每年还要评选优秀总路长、乡镇路长、村路长,将履职情况作为党政领导综合评价的一大依据。

“责任到人”提高了福建农村公路养护水平。据官方数据,目前福建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9.2万公里,建制村通硬化公路率、农村公路列养率、县级农村公路机构设置率均达到100%。

“要致富,先修路”可谓中国民众耳熟能详的俗语之一。这话还应该有后半句:修完路还得护。随着路况改善给农村带来大量“真金白银”,养路、护路越发受到重视。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曾提出,要通过创新体制、完善政策,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在此情况下,各地的探索越来越多。除“路长制”外,吸引村民参与也是个办法。

中国北方沂蒙山区费城街道办事处主任潘振合说,为解决养路难题,当地探索实行了“全民养护”模式,引导受益民众参与养路、护路,改变了过去“政府投、政府养、难管护”的单一方式。

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当起了义务“养路员”,在自家门口垒砌硬路肩;给果树、庄稼浇水时,先把路边绿化带浇一遍。

“路修好以后,村里运力提高了两三倍。不仅开车更安全,竹子、桃子能更好卖出去,还可以搞旅游,村民人均年收入每年能增长20%”,位于福建深山的龙共村村支书杨国松告诉记者,尝到甜头后,村民对养路越发积极。用村路长杨新坤的话说,“只要喊一声,大家都乐意去路上巡查。”

在福建三明市,官方把部分偏远农村公路承包给农户进行养护,既达到了有效养护公路的目的,还增加了农民收入。当地还针对农民特点,专门编制了以图为主的公路养护标准指南,方便农民理解、操作。

把道路养护交给专业公司也是选项之一。有区县成立了专门的养护中心和养护公司,对县道和重点乡道进行专业化、公司化养护,解决养护人员少、不专业等问题;也有区县将道路保洁权全部下放乡镇,由乡镇统一招标进行专业保洁。

道路通,百业兴。公路得到全方位养护,给农村带来了更大发展空间。用山东蒙阴县扶贫办主任张广宝的话说,路好了,农村的生态优势立刻转化为产业优势:果品经销商来了、电商来了,旅游企业、加工企业也来投资了。“村民有了挣工资的地方。”

有理由期待,今后中国将在养护农村公路上投入更多精力,为进一步激发农村发展潜力打牢基础。(完)

临沂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打造沂蒙幸福路

央广网临沂2月6日消息(记者 王雨馨)“以前我们这里全是很窄的土路,羊肠小道,一碰上下雨天,坑坑洼洼,非常难走。现在村儿里的路基本都硬化了,路平了,也宽了,群众出行非常便利。”蒙阴县岱崮镇大崮村村民王均海一说起近几年乡村道路的变化,脸上满满是幸福的笑容。

蒙阴身处沂蒙山区腹地,是典型的山区县,自古就有“四塞之固,舟车不通,土货不出,外货不入”的历史记载。长期以来,村民们不仅深受地形闭塞之苦,“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也成为平日出行的真实写照。

但随着临沂市近年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步伐的加快,当地的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路通以后,老百姓骑着自行车、摩托车,开着小汽车,再不受尘土、泥水之苦。更方便的是公交车开到了村头,走亲访友、上街赶集非常方便。”临沂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李献荣告诉记者。

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蒙阴,更是临沂市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发展的缩影。

带动旅游业发展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

据了解,近年来,临沂市建立健全“建管一体、护运统筹、机制保障、群众参与”的长效管理体系,“四位一体”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公路通达能力、通畅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全市农村公路达到25000多公里。

“要想富,先修路”。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其内涵体现得越来越深刻。蒙阴县岱崮镇笊篱坪村农家院业主王业宝告诉记者,以前村里有一片三线军工厂,后来军工厂搬迁留下了大面积废弃的厂房和楼房。村里公路年久失修,路面脱落严重,坑洼不平,来往非常不便。后来,镇上利用这些资源,新修公路,并实施旅游开发,带动了村里旅游业的发展。

原来路没修时,自己的农家乐小饭店年收入也就二三万元左右,新路修好后,生意越来越火,接待游客的数量增加了两三倍,经营状况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年收入一跃达到十几万元。“国家给俺修了一条送财的路,让山村群众在脱贫致富的大路上越走越顺畅。”王业宝说。

今年已67岁的伊树富,曾在笊篱坪村当了22年村支书,亲身经历了村子“因路”复兴的过程。“自2012年开始,镇村两级开始对坡先路进行修建,原本坑洼的土路一段段慢慢变成沥青马路,路边栽着绿化苗木,干干净净的。”

伊树富告诉记者,这两年,随着道路与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来自各地的游客陆续涌入,明显感到村里有了人气儿。旅游发展使得村集体经济实现增收,每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约十万余元。

打通“最后一公里” 让群众享受幸福感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好农村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近年来,“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也为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

李献荣表示,一直以来,临沂市交通运输局以“把路修到群众需要的地方”为奋斗目标,努力顺应群众对交通事业发展的新期盼和新要求,积极铺就致富路、架设连心桥,开通便民车,让群众在交通出行中感受到满足感,享受到幸福感。

沂蒙幸福四好路,党群干群连心路。一条条农村公路就像一根根纽带,将干部和群众紧紧联结在了一起,提升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拉近了干部和群众的距离,成为密切干群关系的“感情线”。

乡村要振兴,交通需先行。截至目前,临沂市依托农村公路网,发展农村客运,共开通城乡班线及镇村公交线路190余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农村物流网络体系不断完善,全市参与农村物流运输车辆3.6万余台,2016年农产品物流总额达577.7亿元。

交通、物流条件的改善,带来了筑巢引凤的效果。大学毕业后,原本南下深圳打拼的岱崮镇尖洼村人魏长城,正是看到了曾经“空巢”的家乡打通了与城市的“最后一公里”,变得生机盎然,人潮回流,于是毅然决定回乡创业,从事崮乡土特产电商销售。受益于便利的交通条件,把网点开到了青岛市,产品远销北上广等地。

“目前,我雇佣的邻居员工达到十几个人,年销售额突破百万。”电商事业的发展,不仅使魏长城个人尝到了“甜头”,也带动了周边剩余劳动力参与进来,获得增收。“以后我打算在村里再办一个加工厂,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关键在于路好了,交通方便了,外面的人能进来,我们的产品能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