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CONTACT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通达路36

号城建时代广场1516室

手机:18669970817 

传真:0539-8135593

本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公益刊载

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我们在第一时间删除


你的位置:网站首页 >

微信家族群 能否重拾亲情

来源: 临沂市基缘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6-02-05 16:10:24
       元旦刚过,家住上海普陀区的傅小宝就收到了年夜饭通知。不同以往,今年的通知发在了“我的兄弟姐妹”微信群里,“总管”大表姐一发话,众人纷纷响应。傅小宝介绍,这个群是她妈妈那一边在上海的同辈亲戚,是她五个“家族群”里的一个。
      家族群是什么,简单说,就是由家里亲戚组成的一个微信群,里面有熟悉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也有从未谋面的远房亲戚,亲情就似一条纽带把他们连到了一起。
      白描“家族群”
    家族群的聊天内容,每家自有每家的不同,但同样都有浓浓的“家”的味道。“我、我妹、我哥离得都比较远,妈妈姨姨他们每周都会聚会、发照片。”新疆女孩王希去年大学毕业,独自留在北京工作,与家人分隔两地,但是用这种方式看看姥姥、姥爷,感受家里的温暖气氛总能给她的工作提劲儿不少。家在武汉的熊兴总想着家里人要常聚聚,但以前通知个聚会电话、短信来回说,麻烦得不得了,现在可好了,“只要在群里一吆喝,很容易便成行”。
      有了家族群,无论是插科打诨还是正儿八经,天南地北的家里人被拉进了同一个时空。父母在家族群里排解孤独,打开手机,看到成家立业的孩子从世界各地传来的消息已经成了一种温暖的习惯;子女则在家族群里收获快乐,或许只是天冷了提醒远方的亲人多加衣服,或许只是逢年过节送句祝福、发个红包,许久没有见面的亲人联系频繁了,打电话的尴尬不见了,看到家乡的亲人们一切都好,也就放心了。
      家族群可小可大。少则四五人,限于嫡亲兄弟姊妹,多则以百计,囊括了三、四代人,直系、旁系、姻亲俱全。更有甚者,追根溯源,将有联系的同姓氏下几个分支集合成为一个大家族。
      尽管功能上无特殊权限,某些家族群还是会有一个公认的“群主”,通常由比较热心活跃的长辈担任。
      亲情无止境
      “大舅公真是‘帅锅’一枚嘛。”“看来我们都是遗传基因好。”一张家中长辈年轻时的合影立即引起了傅小宝同辈群的大讨论。傅小宝数起群里的热门话题滔滔不绝:帮临安姐姐新买的狗起名字啦,老邻居暗恋上海表哥的陈年八卦啦,虽然琐碎,但点点滴滴都是亲情。傅爸爸则常在群里与有相同爱好的亲戚切磋诗艺,“篱下一畦菜,山间几颗星。春兰秋菊好,把酒慰平生。”是他送给杭州胞弟的原创作品。
    此外,扫墓、旅游、聚餐、筹备婚礼,这些家族活动也逐渐脱离对电话、短信的依赖,成了许多人家族群里的重要议题,也有人干脆就在群里贴出子女的相片,请亲戚们帮忙找对象。
      宋女士的家族群是个“多国部队”,成员分布在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等地。“半夜里不关机,手机就会叮呤咚咙地响。”有一次,她生病发烧,随手拍了一张吊盐水的照片发到群里,研究西药的堂妹随即从美国发来一大通关于谨慎使用抗生素的忠告,“其实我都没见过她”。宋女士表示,自己的家族太大,加上人员分散,每年聚会仅一、两次,而微信家族群则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憾。
      家族群并不限于其成员,每个名字后都可能连着未上线的亲人。宋女士介绍,自己的父亲已经90岁了,从来不玩微信。但是因为她与父亲住在一块,所有的消息都可以说给他听,所以父亲也等于是“在”里面了。
      众议有褒贬
    “真无聊、可烦人了、基本不发言……”不少年轻人表示家族群是伪科学、养生帖、小道消息和心灵鸡汤的“重灾区”,但碍于长辈情面不敢退群,只能悄悄屏蔽。“每天被发一分钱红包外加各种无聊的帖子轰炸,”家住浦东的高小姐无奈地说。
    尽管年轻人对家族群的某些现象颇有微词,但总体上仍以正面评价居多。“是个负担,”长宁区项先生直言不讳,但他也表示,家族群能让他与很久没有音讯的表兄弟姐妹重拾联络,还能让他“发现家人的另一面”。此外,项先生认为,类似家族群这样吸引长辈的社交内容,也推动了长辈们学习使用智能产品、追赶时代潮流。
    傅小宝也对家族群现象持肯定态度,并建议群人数不要太多,范围不要太大,“这样才能交流得起来”。
    “中国人的家族观念在淡化”,身处一个大家庭的宋女士感叹,相比从小一起长大的老一辈,年轻一代人的成长轨迹交集少,感情也不那么亲密。家族群让现实中散居各地的家族成员又聚在一起,“希望下一代人能延续这种亲情吧。”
(范 鹏 高 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