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CONTACT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通达路36

号城建时代广场1516室

手机:18669970817 

传真:0539-8135593

本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公益刊载

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我们在第一时间删除


你的位置:网站首页 >

2014他们温暖了我们

来源: 临沂市基缘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5-01-07 10:34:33
       2014,已经过去,回顾这一年,总有一些美丽的脸庞在脑海里挥之不去。有开爱心顺风车的胡宏顺、请辞“资深教授”的章开沅、让更多老人绽放美的陈富美,让我们一起重温他们带来的温暖与感动。

      张金哲  小朋友们的老朋友
     
1950年,张金哲在北大医院建立了有5张病床的小儿外科。5年后,张金哲就任新建北京儿童医院外科主任,创建了全国最大的小儿外科中心。在他的带领下,北京儿童医院小儿外科从只有一个普外专业、15张病床、两间手术室发展到今天已经拥有肿瘤、泌尿、骨科、整形外科、心脏外科、胸外科、神经外科及新生儿外科等十几个专业,形成了由上百名外科大夫组成的老中青三代专家梯队。
      2000年,小儿外科的“诺贝尔奖”——英国皇家外科学会的“丹尼斯布朗”奖章授予了张金哲。2005年,中国加入人文医学组织之后,张金哲又开始着手《新编接诊学》编写工作。张金哲说,68年来的从医经历,已能从婴儿的笑与哭中听出言语,辨得出他们的疼痛与需要……在张金哲的家里,挂着他写的一幅字:“一生努力,两袖清风,三餐饱暖,四邻宽容”。四句话概括了他的人生写照与追求。
      作为一名小儿外科医生,94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金哲仍坚持出门诊。如无特殊情况,每周一和周四上午,在北京儿童医院门诊楼6层,总能看到他身着白大褂接待一位又一位患儿及家长。
大医精诚,至仁至爱。


      许渊冲 耄耋之年摘大奖
      1921年生于江西南昌的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是中国唯一能在古典诗词和英法韵文之间进行互译的专家。今年,在第二十届世界翻译大会会员代表大会上,国际译联将2014“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授予了他。
      93岁的老先生没有去颁奖现场,选择以一封优雅的英文信书面答谢。在颁奖时刻,他正坐在北大畅春园的斗室里翻译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相比这个衡量终身成就的奖项,他更大的豪情在未来——“我现在两个多月能翻译一本,计划五年完成莎翁全集”。许渊冲的睡眠质量和每天翻译工作的推进情况息息相关。一天的任务完成得圆满,他就睡得香,要是没完成好,躺在床上还会一直惦记着。他很少有12点前睡觉的夜晚。
这个每三年评选一次的国际奖项,第一次把目光投向了中国。


      鞠躬老人吕军海
      每天傍晚六时许,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荆州街与东街交汇处,有一位老人不停地向那些无视红灯强行过马路的行人深深鞠躬,并面带微笑地友善提醒:“为了您的安全,请遵守交通规则!”这位老人名叫吕军海,今年63岁,是襄阳的一名“公共文明引导员”。
      吕军海说:“行人闯红灯的错误行为,可以通过鞠躬教育感化。”为了阻止行人闯红灯,他平均每天要鞠躬200次左右。
      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理解老人的一片苦心,文明出行。


      任士荣 传递快乐的手风琴家
      他从14岁起开始拉手风琴,60多年来从未间断过。他曾背着手风琴在朝鲜战场上给志愿军战士拉琴,因在世界青年联欢节上的精彩演出而获得四枚金质奖章,还于2011年荣获国际手风琴联盟颁发的中国手风琴终身成就奖……他就是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空政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奏员任士荣。
      任士荣退休至今,从没闲过。他说:“看着学生们拉琴时开心的样子,我也很开心。何乐而不为呢?”如今,他每周固定有三天时间教琴、为单位合唱团伴奏,其余时间会在家里备课、给盲人学生作曲。他说:“之所以乐于做这些事情,是因为自己喜欢雷锋的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拉琴也是为人民服务。我要生命不息,拉琴不止。”
      他传递的已不仅仅是快乐,更是一种助人的精神。


      “护水阿婆”雷月琴
      童年时,雷月琴和家人逃难来到贵州省贵阳市。逃荒路上缺水的经历和定居贵阳后对南明河的美好记忆,让她走上了护水之路。从1984年退休至今,她劝诫污染水源的人,捡拾水源地的垃圾,手绘南明河污染地图,成为远近闻名的“护水阿婆”。
      一年四季,她都会沿着贵阳市的南明河、小河、中曹河、花溪河走一走。她发现沿河的居民楼、商店、餐馆的生活污水大都直接排入河里。于是,她把贵阳市大大小小近10条河流手绘成地图,标记出污染严重的地方,事后逐个蹲点劝诫护河。最近几年,南明河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清理,她心中的母亲河渐渐恢复了往日的清澈,这让雷月琴很欣慰。
       雷月琴说:“环境保护是一生的事情,只要还能走,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高文毓 让秃山穿上了绿衣
      曾获得山西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一等奖等多项科技成果奖和“全国水土保持先进个人”“山西省劳动模范”等诸多荣誉和奖励的78岁老人高文毓,退休后回到老家山西省南卫乡东山底村居住。1999年,他向南卫乡政府提出承包村北虎庙山1万亩荒山的绿化治理任务。
      每天早上天不亮,他就带着儿女们和支持他的亲戚、乡亲上山了,直到晚上掌灯时分才回来。头一年忙乎下来,共栽了100余亩。儿女们都说:“有了100亩就有1000亩,总有一天虎庙山会全部变绿。十五年如一日,为了看护山林,高文毓和老伴每年夏秋两季住在山上的看护房里,白天巡山,晚上和老伴数星星……现在,最早栽种的侧柏树苗,已经有成年人的胳膊腕子粗了。
      痴心一片只为那一抹绿。


      杨洪璋 撒播爱的人
      78岁的杨洪璋老人是北京物资学院的退休教师。2000年6月,他第一次带领大学生去河北省万全县顾家沟扶贫助教。2003年,老人在物资学院建立了“爱心捐助站”,从此他不停地回收学生不用的书本和衣物,定期送到河北省万全县贫困儿童的手中。十多年来,物资学院回收旧物品的工作已逐渐完善。每年,很多毕业生都热情捐衣捐物。新学期开学,特别是新生入学,杨洪璋的“爱心捐助站”就成了校园里的一道风景。学校军训前,凡是学校的贫困生,都可以到“爱心捐助站”免费领取二手军训服和旧教材。除了帮扶本校贫困学子,杨洪璋还带领学生们到河北张家口市万全县顾家沟助学。14年来,他已带领大学生前往那里140多次。在他们的帮助下,这个山村第一次走出了大学生;而杨洪璋还通过个人的努力,介绍当地的孩子来北京免费读中专。
      杨洪璋说,这是自己从教多年上的最有意义的“一堂课”。


      章开沅 请辞“资深教授”
      4月,经过三年四度请辞,88岁历史学家、湖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原校长章开沅终于取下了自己头上“资深教授”的桂冠。他也由此成为中国社科界辞去“院士待遇”第一人(人文社科领域未设院士头衔,很多资深教授的待遇参照两院院士标准)。
      在章开沅看来,学术头衔终身制的本意是想让学者无后顾之忧地进行科研,但现在却本末倒置,追求学术地位的人比钻研学术的人多得多,高校学术发展深受其害。
      章开沅呼唤院士、资深教授们形成共识,到年龄干不动了,就主动退位让贤,把更多的机会让给年轻人,让院士退休制度化、常态化。
      这或许是为人师最好的言传身教。


      陈祖声的环球梦
      133天、34个国家、4万多公里、独自驾驶,谁能想到,做到这些的竟是一位75岁老人。他叫陈祖声。今年6月14日,他从北京驾车出发,穿越亚欧大陆,环游了欧洲的34个国家。其间,他吃住都在自己的那辆小轿车上。
      陈祖声是一名退休多年的新闻工作者。自称“老顽童”的他,希望自己退休后的生活也能有不一样的精彩。“现在亚洲欧洲走过了,明年准备自驾游美国……”老先生说。
      人老了,心态不能老。


      陈富美 让更多老人绽放美
      79岁的她,依旧给想要美的老人授课,示范如何站立、行走,根据每个人的性格和体态特征,为其挑选属于自己的颜色和服饰。她就是倡导自我展示老年人自信与美的北京服装研究所原所长、现任中国乐龄时尚文化俱乐部主任陈富美。
      她说:“没有难看的人,只有不会打扮的人,而打扮就是设计师的责任。”2007年,中国乐龄时尚文化俱乐部成立了。俱乐部成立后,陈富美深入社区,寻找爱美的老人。没想到,竟有不同职业、身材不等的600多人前来报名。陈富美将他们统统接收,不仅教他们怎么走台步、选色彩、化妆,还告诉每个人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服饰与发型。经过一年多的培训,每一个人都判若两人。一切准备就绪,陈富美为外出演出交流而奔走。2011年,在陈富美的带领下,一个个身穿旗袍的成员深入各地展演、走秀。他们还来到台湾,远赴日本、韩国,与当地的中老年人进行文化交流。当打着绢伞、穿着旗袍的老太太走上东京的舞台时,日本设计师桂由美感叹:“她们穿上旗袍的样子既大方又可爱。”
      一个倡导,竟让不少老人加入到追求美、展示美的行列中。了不起!


      胡宏顺的爱心顺风车
      自1996年以来,他“捎”思女心切的老人进城看女儿、拉百岁老人去看牡丹……他用自家面包车免费接送老人2400余次。他就是河南省洛阳市伊滨区寇店镇杨裴屯村年过六旬的胡宏顺。
      每次从镇上外出办事回来,胡宏顺都会在面包车车身上挂一条“70岁以上的老人可免费乘车”的红色条幅。没事时,胡宏顺也经常开车在杨裴屯村到掘山岭村这段路上转悠,只要在路上看到老人,就会主动停车招呼其上车。
      一个人偶尔开车顺路把行动不便的老人送回家,不算难事。但连续18年义务载老人,确实不易。


      谭敬炎 传播正能量的人
      湖南省株洲市72岁的谭敬炎,关注时事、热心公益,依托网络平台传播正能量。他自配电脑、相机和智能手机,白天,背着相机在大街小巷溜达,用镜头记录所见所闻。晚上回到家,他沉浸在网络世界中,将所得整理成文,发帖与网民交流。至今,他已先后在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站发帖、图8万多条(幅),点击量逾1200万人次。如今,他还带动一帮老同志自发组成了一支网民小分队,宣传时政、传播党的声音,志愿当起了宣传员。
      曾几何时,电脑、网络被视为是年轻人的专利,如今,却成了他老有所为的新阵地。


     
反腐斗士杨维骏
      因为云南省委原书记白恩培的落马,让92岁的云南省政协原副主席杨维骏成了名人。
      杨维骏说:“我举报的大多是副厅级以上官员,不管他们官有多大,我只向真理低头。这些被举报的人中,没有一个和我有个人恩怨,但得罪了老百姓,就得管。”杨维骏已记不清举报过多少官员。告得多了,时不时会听到别人放狠话,“要让他永远闭嘴”。也有人为他担心,叮嘱他“晚上尽量不要一个人出去”,但他都没放在心上。
      虽然举报多年的对象已落马,但杨维骏说他不会停下反腐的脚步。他的判断标准很简单:“无论是什么领导,谁关心群众我就拥护谁,谁漠视群众我就反对谁。我不怕得罪人,就是要与腐败势力作斗争,这是我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一个离休多年的老人,坚持走在反腐路上,令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