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啰里啰嗦”自成趣
来源: 临沂市基缘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5-02-16 08:55:58
在中国古代的诗歌体例中,有一种“啰嗦诗”颇为有趣,现在翻读出来,依然能捕捉到古代文人墨客字里行间的机智和幽默。
“啰嗦诗”又名“重复诗”,是一种有意堆叠同义词,故意重复而凸显幽默的诗歌。众所周知,古诗是讲究炼意、炼字的,但“啰嗦诗”却反其道而行之,故意写得啰里啰嗦,结果却啰嗦出不少情趣来。
《古今谭概》中记载了一则啰嗦诗轶事。北宋时期,一位诗人写了首《宿山房即事》的诗:“一个孤僧独自归,关门闭户掩柴扉。半夜三更子时分,杜鹃谢豹子规啼。”全诗写的是诗人夜宿禅寺,猛一读,没什么不妥,诗句通顺,合辙押韵。但细一分析,不禁令人哑然失笑:“一个”“孤”“独自”,说的是同一个人;“关门”“闭户”“掩柴扉”,也是同一种动作;“半夜”“三更”“子时”是同一个时辰;“杜鹃”“谢豹”“子规”是同一种鸟。这首诗一共28个字,完全可以简练成“孤僧归闭户,子时杜鹃啼”,但这样不如原诗读着有味道。原诗用词重叠往复,把寺中孤僧夜半时分的那种孤独寂寞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真正收到了“重复等于加深”的效果。
古书中还记载了一首啰嗦诗《咏老儒》:“秀才学伯是生员,好睡贪鼾只爱眠。浅陋荒疏无学术,龙钟衰朽驻高年。”这首诗也“啰嗦”得够可以的,本来“秀才爱眠,荒疏高年”8个字就可以说明问题,却用了28个字来刻画老儒的形象。但经此一啰嗦,一个不学无术、不求上进、懒惰年迈的老儒形象便跃然纸上了,可谓“画人刻骨,入木三分”!
啰嗦诗虽貌似“叠床架屋,废话连篇”,但能啰嗦到入诗的程度,且通畅押韵,也是极吃功夫的。尤其是啰嗦诗所表达的那种意境和对主题的凸显,非高手不能为。
“啰嗦诗”又名“重复诗”,是一种有意堆叠同义词,故意重复而凸显幽默的诗歌。众所周知,古诗是讲究炼意、炼字的,但“啰嗦诗”却反其道而行之,故意写得啰里啰嗦,结果却啰嗦出不少情趣来。
《古今谭概》中记载了一则啰嗦诗轶事。北宋时期,一位诗人写了首《宿山房即事》的诗:“一个孤僧独自归,关门闭户掩柴扉。半夜三更子时分,杜鹃谢豹子规啼。”全诗写的是诗人夜宿禅寺,猛一读,没什么不妥,诗句通顺,合辙押韵。但细一分析,不禁令人哑然失笑:“一个”“孤”“独自”,说的是同一个人;“关门”“闭户”“掩柴扉”,也是同一种动作;“半夜”“三更”“子时”是同一个时辰;“杜鹃”“谢豹”“子规”是同一种鸟。这首诗一共28个字,完全可以简练成“孤僧归闭户,子时杜鹃啼”,但这样不如原诗读着有味道。原诗用词重叠往复,把寺中孤僧夜半时分的那种孤独寂寞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真正收到了“重复等于加深”的效果。
古书中还记载了一首啰嗦诗《咏老儒》:“秀才学伯是生员,好睡贪鼾只爱眠。浅陋荒疏无学术,龙钟衰朽驻高年。”这首诗也“啰嗦”得够可以的,本来“秀才爱眠,荒疏高年”8个字就可以说明问题,却用了28个字来刻画老儒的形象。但经此一啰嗦,一个不学无术、不求上进、懒惰年迈的老儒形象便跃然纸上了,可谓“画人刻骨,入木三分”!
啰嗦诗虽貌似“叠床架屋,废话连篇”,但能啰嗦到入诗的程度,且通畅押韵,也是极吃功夫的。尤其是啰嗦诗所表达的那种意境和对主题的凸显,非高手不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