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CONTACT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通达路36

号城建时代广场1516室

手机:18669970817 

传真:0539-8135593

本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公益刊载

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我们在第一时间删除


你的位置:网站首页 >

岳母刺字之谜

来源: 临沂市基缘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5-03-01 12:26:13
      南宋抗金将领岳飞背上的“尽忠报国 ”戏剧中说是岳母刺字,但史学家认为,岳飞的母亲姚氏一个农民妇女,识字的可能性不大,有可能的是,她请人为岳飞刺字的。
      还有一种说法,岳飞久怀报国之志,曾三次从军抗金杀敌。他于宣和四年(1122年)19岁时第一次应募入伍,背部刺字大约是此时所为,因为北宋末年刺字为兵的制度仍在贯彻执行。所以在岳飞的背部刺上“尽忠报国”四字明志。
      两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国家正规军完全靠募兵的时代。国家从百姓中招募士兵,出钱雇佣他们。所以宋代军队的人员来源比较复杂,游民、饥民和犯过法的人都可以应募入伍,这就加大了管理的难度。
      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始,为了加强对军队的管理和控制,“刺字为兵”就成了一种规范运作的制度,只要是应募入伍的士兵都要刺字作为标志。赵匡胤认为应该把兵和民分开,兵民分开控制,有利于国家的稳定,有利于皇帝的统治。据古书记载,一般是取“松烟墨”,入管针画字于身,直刺肌肤,涂以药酒即成。宋代有两种军队需要刺字,一种是禁军,一种是厢军。禁军和厢军都有各自固定的番号,为了便于识别和管理,士兵刺字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各自所属部队的番号,不会是其他的内容。这样使得士兵不能随心所欲地流动和逃跑。
      从岳飞背部刺字的内容来分析,不可能是他应募当兵的时候刺上去的。而且刺字的部位也不符合宋代的规定,宋代给士兵刺字叫作黥面,最开始刺在脸上,人为地把士兵和社会普通阶层分开,这对士兵是一种歧视。
      宋代重文轻武,武将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武官受到严重的社会歧视,更不用说普通的士兵了。有开明的士大夫提出这种歧视士兵的做法并不太好,希望做一些必要的调整。
      后来有很多的刺字就改刺在手臂、手心、手背、或者是虎口上了。如果想岳飞那样刺在背上,则太隐蔽了,根本没有任何表示作用。所以岳飞背部的不符合“刺字为兵”的募兵制度。
(摘自《刀锋上的帝国——宋辽夏金元乱史》 马兆丰 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