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开老人心房的忘年交
上午十点,冬日的阳光暖暖的,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公园旁的诚和敬公园北养老驿站里热闹非常,几位老人跟着视频教学,拍拍肩膀拍拍腿,在室内做着健身操。
“这会儿杨爷爷应该起床了,我该去家里了。”26岁的刘汉邦是公园北养老驿站的工作人员,义务为八角街道公园北社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测量血压、血脂,是他的工作之一。看到驿站里大爷大妈正在做运动,他跟同事康铭珠交代了一下,就拎上药箱,穿上棉衣,一溜小跑地赶到了杨爷爷家。
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公园旁的诚和敬公园北养老驿站自今年8月运行以来,短短几个月通过工作人员充满爱心的养老服务,赢得了老人们的信任和赞赏,成为社区老人们第二个家。图为公园北驿站工作人员刘汉邦(图左)到杨洪泽(图中)老人家义务测量血压、血脂。千龙网记者秦胜南摄
一缕阳光穿过阳台照在83岁杨洪泽老人的卧室,杨爷爷坐在轮椅上,微微闭上双眼,享受着阳光的惬意,阳台上的鸟儿,床榻上雪白色的猫,叽叽喳喳,喵呜喵呜,一唱一和。
门铃响了,他赶忙让儿子杨洪开门,“应该是驿站的小刘。”
“杨爷爷,您今天感觉怎么样,来,先给您测个血压,然后再测个血脂。”刘汉邦帮杨爷爷撸起袖子,带上血压袖带,开始测量。每次检测身体,杨爷爷都留意着刘汉邦的表情,看到小刘眉头舒展,他就知道,身体一切正常。“您的血压正常,不用担心。”听了之后,杨爷爷连连点着头说道,“好,好。”杨爷爷说话不太清楚,但短短几个字,让刘汉邦的心暖暖的。
“爷爷,您再等一小会儿,您订的老年餐快到驿站了,我回去取餐给您送来,一会儿您就等着吃吧。”说完,刘汉邦就小跑下楼回到驿站。
每周,刘汉邦都要拎着药箱到杨爷爷家为他进行健康监测,刘汉邦说,这是他的使命。“杨爷爷一家很不容易,他腿部瘫痪,不能行走,儿子杨洪年近50,为了照顾父亲就申请只上夜班,白天回家为父亲按摩、擦洗,一刻也不能休息。”考虑到杨爷爷所住的是老旧小区,没有电梯,刘汉邦还每天为老人送午餐。
杨大爷是公园北驿站服务的老人之一,公园北驿站负责服务的老人,涵盖了公园北社区内60岁以上的老人共462人,其中空巢独居老人166人。这个社区19栋居民楼,78个楼门,都没有安装电梯,老人出行困难,提供上门服务是驿站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之一,为订餐的老人送饭,为老人请修脚师傅、理发师傅,帮忙擦玻璃打扫卫生……
公园北驿站站长康铭珠告诉记者,驿站提供的老年餐桌,是由政府购买服务并给予老人一定补贴,两荤一素一汤两主食仅13元。订餐机构将老人餐送到驿站,老人可以到驿站餐桌食用,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驿站就义务送上门。
每周一至周五中午11点,刘汉邦开始骑上电动车,将饭菜挨家送给订餐的老人,高峰时,他要送餐近20份,有时候得一个多小时才能回来吃上饭。冬天天气冷,大爷大妈接到饭菜最常说的就是“小伙子,冬天冷,多穿点,出门记得戴手套,别冻着。”每当听见这句话,刘汉邦非常欣慰,如同冬日里揣着一个小火炉。
老人们都喜欢刘汉邦,源于他对老人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家住公园北社区66栋6楼的李文孝、邢耀荣老两口80多岁了,二老听力都不太好,腿脚上下楼也不方便,驿站与老人商定每日送餐上门,并提供健康监测服务。
一次,刘汉邦为老人送饭的时候,老人家里电视机声音开的有点大,并没有听见敲门声,刘汉邦非常担心,“我听见里边有电视机的声音,想着老人应该在家,但是不开门,我担心是不是身体不舒服。”情急之下,他连声敲门,同时联系了老人的亲属,等了大约30分钟,老人才听见敲门声,看到老人开门的一瞬间,刘汉邦长舒了一口气,两位老人连忙向他致歉,“小伙子,对不起,我们让你担心了,谢谢你啊。”从那以后,两位老人专门为驿站配了一把66栋门禁的钥匙。“这不仅仅是把钥匙,也是老人对我们的信任啊。”刘汉邦说。
学习老年护理专业的刘汉邦,越来越坚定当初自己对这一专业的选择,北漂五年,他从不孤单。“毕业后,我留在北京从事照护老年人的工作,这份工作让我重新认识了老年群体,走进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从事养老行业必须有颗仁爱之心,只有将心比心,才能获得对方的信任,行业不在高低贵贱,只要能实现自己的价值,都是好工作。”
虽然公园北养老驿站成立不到半年,但这样的温情故事还有许多,这样心贴着心,在冬日里取暖的北漂青年与北京老人间的暖心故事,还在不停地上演。
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古城公园旁的诚和敬公园北养老驿站自今年8月运行以来,短短几个月通过工作人员充满爱心的养老服务,赢得了老人们的信任和赞赏,成为社区老人们第二个家。图为公园北驿站工作人员康铭珠(图右二)与正在用餐的老人聊天。千龙网记者秦胜南摄
来自陕西,今年20多岁的康铭珠是驿站的站长,有责任心,对待老人有耐心,有爱心,老人们个个夸奖她。
家住公园北社区57栋乜英荣奶奶参加驿站举办的一次中医义诊活动后,就把这里当成了第二个家。“我听力不好,腿脚不便,冬天就在驿站做做健身操。早上九点半来到这里锻炼,十点多结束,再喝点水,和其他人打打扑克,做点纸花手工,特别开心,他们也很照顾我,我听力不好,他们跟我说话,都得趴我耳朵边,一遍听不见,就再说一遍,尤其是小康,从来不嫌我烦。”说起驿站的工作人员,79岁的乜英荣老人感慨万分,“我们老了,能为国家做的贡献少了,我有时候自己都嫌弃自己,但是他们尊老敬老的心,让我对每天都充满了希望。”动情处,老人流下了泪水。
康铭珠为老人们付出了,也收获了爱。快到冬天的时候,乜英荣老人专门从家里拿来一件厚棉衣给康铭珠,“看你穿的薄,我心疼,你就和我孙女一般大,看到你感觉亲,多穿点,别感冒了。”
康铭珠告诉记者,她所做的,只是无数“青春养老人”群体中再普通不过的事。“但是我相信聚沙成塔,身处这个行业,服务这个行业,我骄傲,我自豪。我就想这样照看老人一辈子。”
康铭珠、刘汉邦,是北京这座城市里用心温暖老人的一个样本。诚和敬拥有养老驿站86家,实现了北京城区全覆盖,在远郊区,也正在通过建设新农村特色养老驿站满足更多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养老驿站的服务模式,让年轻人学会关爱老年人,与他们成了忘年交,赢得了老年人一颗颗温暖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