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女儿‘长不大’”
“轻巧地踏入树丛中去,熟练地挥动着手中的割刀,打理起他的‘山中小园’。”这是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一位六旬老人进山劳作的场景。
看似“轻巧”的背后,却有一个异常“沉重”的故事。
这位老人叫做陈大兵,今年67岁,是三门县花桥镇金山村岔坑自然村一位普通村民。然而,与大多数村民不同,这位身材精瘦、笑容爽朗的老人,44年前遭遇一场意外,让小女儿陈雪莲患了“小儿痴呆”;31年前,又是一场意外,妻子离世。
雪上加霜的生活没有压垮陈大兵,
他独自挑起生活的“重担”,
44载光阴,
他用行动道出了“父爱如山”。
夏末,浙江的山林依旧是草木繁盛。沿着蜿蜒的山路,驱车20多公里,记者见到陈大兵的时候,他正准备去溪坑边给覆盆子锄草。
今年3月,覆盆子成熟。他收了晒干,卖了4000元,这也是他一年中最重要的一笔收入。
他时常开着三轮车进山打理覆盆子,夏天正是锄草的季节。
但,他一连两个月没来了。
44年从未出过一次远门
盛夏,草木繁盛,两个月时间足够它们占据原本的山路。
陈大兵的失职,是因为——他怕出远门,他家有一个44岁的女儿,痴呆、癫痫,生活不能自理。因此,陈大兵不敢出远门,尤其是在闷热的夏天。他担心,锁门会把女儿闷中暑,开着门又怕女儿跑丢了。
“原来我们家就在山上的岔坑村,距离我的覆盆子很近。”陈大兵告诉记者,6年前,他带着女儿移民下山,开启“新生活”。“虽然覆盆子和家的距离远了,但是照顾女儿更方便了。”
陈大兵说,44年前的一天晚上,才三四个月大的女儿突然高烧不退。由于交通不便,他第二天才将女儿送到医院。
高烧退了,陈雪莲却落下了后遗症,到两岁时还不会走路,三四岁还不会说话,一家人又将她送到医院,结果被诊断为“小儿痴呆”。
此后,陈大兵一直将女儿留在身边悉心照料。陈雪莲13岁时又患上癫痫,经常抽筋、口吐白沫。
“癫痫要吃药,一天两次,一次两粒,一瓶100粒的药丸能吃25天。”陈大兵坦言,这么多年医院没少跑,偏方没少试,病却不见好。
“她时常毫无预兆地发病,摔倒在地,满身淤青也是常有的事。”陈大兵回忆道,这些年的辛苦难以言表。由于女儿病情的特殊性,他不敢出远门,尤其是在闷热的夏天。
陈大兵听说其他村有痴呆的孩子被家里人锁着。他不会这么做——陈大兵只得选一个气温清凉的时间段去山里,或者索性就不去了。
实在没办法的时候,邻居陈大伯便化身陈雪莲的“临时爸爸”,常进屋照看她,饭点一到就准时唤她吃饭。
“要是没有邻居,我真的是‘寸步难行’。”陈大兵说,起初还有妻子一起照顾女儿,1987年,妻子因意外离开了人世。
压弯的脊梁一直撑着这个家
生活的重担一下子落到了他一个人肩上,既当爹又当妈的陈大兵,含辛茹苦地拉扯4个儿女长大。
随着儿女相继成家,为了不拖累其他儿女,陈雪莲就由陈大兵一人照顾。
走进父女俩的家,窄小房间一览无遗,不大的房间摆了两张床,桌子上放着不少白色小药瓶。每天清晨,给女儿穿衣、洗脸、喂饭、按摩都是陈大兵的“必修课”,熟稔地端起脸盆,调好水温,力度适中地为女儿洗干净脸,随后把风油精涂抹在女儿脖子、手上,轻轻地为她按摩放松。
这个永远“长不大”的女儿坐在床上,目光呆滞,偶尔嘴角抽动几下。
在陈大兵眼里,“她就跟刚出生的婴儿一样,有时她想要做什么,但是又不会表达,就耍小脾气,不吃饭,甚至到处丢东西,你跟她说,她又听不懂,得自己琢磨到底怎么回事。”
陈雪莲留着一个西瓜头,也是陈大兵剪的,因为没有理发师愿意为女儿剪头。陈大兵为女儿梳头的时候,动作温柔,眼神中时刻流露出父亲的慈爱。
“老爸这些年一个人照顾小姑子不容易,我们都跟他说有困难一定要告诉我们,但他为了不给我们增加负担,有事都自己一个人扛着。”陈大兵的儿媳柯卫菊说。
老父亲的身体不大好
岁月不饶人。陈大兵已经67岁了,两鬓斑白。由于常年劳累,除了颈椎病和肾结石,他的心脏也不太好。
“县里每年给雪莲的残疾人补助和护理补贴,加上平时孩子们给的钱,我俩吃住没问题,但我这身体也不知道还能照顾她几年。”
谈及未来女儿的照顾问题,陈大兵露出了凝重的神情。
幸运的是,陈雪莲虽有残疾,但家人都尽力去关怀她。“如果有一天父亲没有能力再照顾妹妹,我跟我哥都会尽力照顾他们两个的。”小儿子陈富会如是说。
“山中的覆盆子是为了换钱,我需要它;家中的女儿是因为血脉相承,她需要我。”朴实的陈大兵说,面对未来,其实并没有考虑太多,只想照顾好女儿,让她开心地过好每一天。
↑胡琴,陈大兵唯一的爱好
不论山中,还是家中,
陈大兵一路“披荆斩棘”,诠释着“父爱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