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CONTACT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通达路36

号城建时代广场1516室

手机:13805497603 

传真:0539-8135593


本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公益刊载

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我们在第一时间删除



你的位置:网站首页 >

倾听10位感动人物的感动故事

来源: 临沂市基缘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8-12-18 11:08:46
    913日,2018年第六期“最美巴渝·感动重庆月度人物”发布会在荣昌举行,揭晓公布了何夕瑞等10名感动重庆月度人物。活动现场,调解邻里矛盾传递正能量的新乡贤陈久述、坚守农民工子女校27年的最美校长王恒清以及痴心制琴50年的民间艺术家何夕瑞走上台前,和大家分享了他们的感动故事。

  “农村家禽应管好,防搞破坏被人找。邻里关系互关照,换位思考最重要。”今年49岁的陈久述在发布会上分享了一首他写的“打油调解诗”。

  作为永川区临江镇隆顺村的乡贤评理员,陈久述日常的工作便是处理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靠着腿勤、嘴勤,陈久述常常到田间地头、院坝屋角调解纠纷,通过多听、多看、多问搞清事情原委,处事公正让当事双方信服,进而化解双方矛盾。

  矛盾纠纷调解结束后,陈久述并没有闲下来,平日里喜欢舞文弄墨的他会把调解纠纷的过程写成一首首“调解诗”,既总结了调解过程,又有个人感悟。如今,陈久述已经写了超过100首“调解诗”,还把它们分门别类整理成一套调解实战理论——《陈久述调解案例汇编》,在当地推广,把和美家风吹进家家户户。

  “最让我感动的是王恒清校长,她在农民工子女学校教育农民工子女,一坚持就是28年,她这种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发布会后,荣昌区棠城爱心志愿者协会志愿者陈庆梅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志愿者,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为社会传递正能量,要像王校长一样,做力所能及的事,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世间充满爱。

  事迹简介

  一、痴心制琴50年的民间艺术家——何夕瑞

  何夕瑞,男,73岁,荣昌区昌州街道板桥社区居民。

木匠出身的他不曾放弃音乐梦想,数十年如一日苦心钻研,自学成才,为制作乐器,他多次深入原始森林寻找材料,将研究领域拓展至自然科学,努力把自己变成专家。他不畏挫折,孜孜不倦,皇天不负有心人,他先后发明了何氏三圆琴、古琴增音桌、腰开窗二胡、渝派何氏古琴、钟鼎琴。其中何氏三圆琴被誉为“世界第二,中国第一把”小提琴,弥补了中国民族乐器无低音的空白。如今,他身患骨癌晚期,却仍未停止对乐器制作的追求。

  二、守护“绝壁大堰”18年的八旬老人——王汝保

  王汝保,男,83岁,开州区温泉镇金霞村居民。

  高海拔的金霞村,水源缺失是村民的大难题。为彻底解决问题,18年前,村长王汝保排除众难,自发带领200多个村民修大堰。村民们齐心协力,历时10个月,全长5600多米,蜿蜒在悬崖绝壁间的金霞大堰终于全线贯通。大堰修好的这一天,看着村民们欣喜若狂的身影,他疲惫的眼角也泛出了喜悦的泪花。18年来,王汝保甘当义务护堰员,默默守护着来之不易的涓涓清流。


  三、勇救落水母子的退役军人——唐开明

  唐开明,男,49岁,退役军人,綦江区古南街道文昌宫社区居民。

  今年427日晚,唐开明一如往常在河边散步,突然听到有人呼救,便顺着方向快跑过去,发现一名妇女在湍急的河水中挣扎,两三米远处还飘着一个婴儿。虽然水性不算好,但唐开明没有犹豫,当即跳入河中,在群众的帮助下救起孩子和妇女,并在警察到来时悄悄离开。这并非他第一次救人,在98年洪灾时,他荣立抗洪抢险三等功,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个人,参加工作以来先后救过20余人。


  四、调解邻里矛盾传递正能量的新乡贤——陈久述

  陈久述,男,49岁,永川区临江镇隆顺村居民。

  他写得一手好字,作得一手好诗,49岁的陈久述曾被永川区委、区政府评为“十佳”人民调解员。多年来,他乐于助人,帮助乡邻调解矛盾,主持公道。时间一长,他家就成了“评理堂”。为了便于调解矛盾,他甚至专门腾出了一间大屋子。他公道正派明事理,10年来,义务为群众调解纠纷七百余起,还根据不同案例作了一百多首打油诗。这些朗朗上口的“调解诗”在记录调解事件的同时,更传播了为人和善、尊老爱幼、邻里和乐等正能量。


  五、病魔击不倒的水利扶贫第一书记——陈进初

  陈进初,男,48岁,巫溪县湾滩河水利水文站站长。

  1989年,陈进初进入巫溪县水务局工作。为了让辖区6万群众喝上安全水,他不怕劳累四处奔波。2013年,陈进初被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噩耗传来,他却始终没放弃为群众谋福利的想法。2015年,经过两年多治疗,身体稍有好转时,他又自愿担任尖山村扶贫第一书记。如今,尖山村早已整村脱贫,但后续巩固工作仍占据着他大量的时间。他说:“尖山村的贫困情况我最熟悉,群众也认可我,我就要留在这里,哪儿也不去。”


  六、身残志坚追逐大学梦的“无手青年”——彭军

  彭军,男,26岁,巫山县曲尺乡柑园村村民。

  5岁之前,他和所有同龄的男孩一样,活泼可爱又淘气;5岁以后,他本该幸福快乐的童年时代却被一场高压电无情扼杀,随之而来的是他被颠覆的人生——失去了双手。他本应享有读书上学的权利,但就因没有双手他无法读书写字。于是他和一位盲人一起“流浪江湖”8年之久,生活可以自理之后,他坚持求学之路,同时帮助家里干活,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今年,他顺利通过高考,26岁的他定将迎来不一样的人生。


  七、坚守农民工子女校27年的最美校长——王恒清

  王恒清,女,47岁,南岸区中窑小学校长。

  19岁时,王恒清毕业来到中窑小学。一开始,她并不喜欢这里,学校条件太差,90%的学生都是农民工子女,教学难度很大,她有过尽快离开的念头。但随着时间流逝,她觉得这个地方需要自己,于是一留就是28年。从普通教师到校长,她积极建设中窑小学,将科技作为学校教育的品牌,并创建了一支科技辅导员队伍,还创立了“香樟树下·书声琅琅”的课程体系,将这所农民工子女学校打造成南岸区科技活动示范学校。


  八、悉心养育5个孩子的伟大“母亲”——唐友秀

  唐友秀,女,52岁,城口县沿河乡中心小学炊事员。

  丈夫的两个兄弟一个在外打工,一个受伤残疾,唐友秀不辞辛劳,含辛茹苦照顾五个年幼的侄子、侄女,11年如一日。作为一名普通的炊事员,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到学校去给全校师生做早餐,忙完了学校食堂的工作,回家再为丈夫和几个孩子洗衣做饭。侄子侄女们的母亲或是去世,或是失联,她便成了他们的母亲。2016年,她不幸患上了心脑血管堵塞,身体大不如前,却仍然坚守着“母亲”的角色,守护着孩子们。


  九、扎根基层卫生事业12年的医生——张惠明

  张惠明,女,41岁,秀山县中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

  从事社区医生多年,她始终坚持医者仁心,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全方位替患者考虑。她的努力付出,家属都看在眼里,并且她与病人的关系出奇的好。20184月,她率先在秀山成立首个家庭医生工作室。起初,群众对于家庭医生服务工作认识不到位,再加上许多医生“只签不约”,导致家庭医生服务无法顺利展开。但她用实际行动向群众证明了可能性,成为家庭签约医生的模范,获得了群众的信任。


  十、坚强乐观对抗命运的当家人——龚辉琼

  龚辉琼,女,53岁,潼南区群力镇白兔村居民。

  现年53岁的龚辉琼,是一个癌症晚期病人,她的丈夫陈新明患脑瘤做过开颅手术,成了一个半瘫痪病人,但她仍以顽强乐观的精神,兼顾公事家事,一边尽心竭力做好村妇联主席的工作,一边无怨无悔地照顾着“半边瘫”的丈夫,无私地给予儿女们温暖、爱与关怀,用孱弱的肩膀支撑着一个风雨飘摇的家,让家成为家人受伤时温馨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