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CONTACT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通达路36

号城建时代广场1516室

手机:18669970817 

传真:0539-8135593

本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公益刊载

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我们在第一时间删除


你的位置:网站首页 >

养老服务业 破局还需政策先行

来源: 临沂市基缘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5-05-14 19:14:20
来源:中国江西网  
照料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是辛苦活
照料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是辛苦活
老人们在养老院的生活安静悠闲但也有些许沉闷
老人们在养老院的生活安静悠闲但也有些许沉闷


  截至2014年底,南昌市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数为79万余人,超过全市总人口数的15%,该市已进入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人口老龄化催生了庞大的健康养老市场需求,很多老人更加愿意在养老院安享晚年。数据显示,南昌市现有各类养老福利机构共520家,养老床位数仅16000余张。尽管养老机构和养老床位数在不断增长,但南昌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的养老床位只有20.2张,远远低于全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27.5张养老床位的平均水平,发展养老服务产业依然是个紧迫的课题。

  发展制约因素多

  记者了解到,目前南昌市有养老福利机构36所(不包含农村敬老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民办养老机构占八成以上,扮演着“主力军”的角色。公办养老机构由于政府“包办包管”,价格合理,人们接纳度更高,形成了“一床难求”局面,有养老意愿的老人们只好将目光投向民办养老机构。相比过去亏损严重、难以为继的情况,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南昌市民办养老机构数量增多,发展态势良好,但用地难、医养结合难依旧是横亘在民办养老机构头上的“大山”。

  南昌市爱心托养院是为数不多设立在距市中心不远的民办养老机构。院长唐洁英无奈地表示,2009年,在稍有结余后全部投入用于设施更新。如今6年过去,当年的新设施有些陈旧,但无力重新装修。“受限于此,2009年达到100%的入住率高峰后,现在200个床位只有不足七成入住率。”

  今年2月,爱心托养院经营了13年的场地进行社会租赁竞拍,唐洁英与其他两家机构参与了竞拍,最终以每年76.8万元、每年按3%递增取得7年的续租经营权。“上一份十年期的合同平均下来年租金16.6万元,即使算上房租上涨因素,现在76.8万元的年租金也要压得我们喘不过气。”唐洁英说,院中需要看护的老人收费2000元/月,最低的自理老人不足千元。而成本方面除了租金,人员工资、水电等杂项开销也是笔大数目,养老院面临“入不敷出”的局面。

  破局需政策先行

  “公办养老机构政府‘包办包管’,但数量有限‘一床难求’,难以适应养老产业社会化、专业化的要求,无法满足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的需要。民办养老机构能够多样化满足养老服务的需要,但在经营成本压力下不可避免出现服务水平不足、管理落后等弊端。”南昌市老年颐养中心负责人周强坦言,公建民营、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是大趋势、大方向,要保障养老服务产业驶入发展的快车道,给予补贴支持、完善土地供应和税费政策尤为重要。

  养老产业发展任重道远,需要政府和社会进一步加大关注力度。南昌市民政局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处负责人熊广义表示,2014年,南昌市启动了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试点工作,在有效保障“三无”、五保老人等特困人员供养的前提下,坚持“国有资产不流失、养老用途不改变、服务水平不降低”的基础上,大力推行公办养老机构向社会资本开放,降低养老服务业的进入“门槛”。 鼓励公办养老机构采取市场化运营模式,解决其“一床难求”的困境。东湖区社会福利院就有新办的分院引入了民间资本,有效解决了高起点、高档次民办养老机构前期投入大的问题,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社会力量将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公建民营、民办公助、合同外包等模式将养老服务交由市场和社会组织运营管理,鼓励个人举办家庭化、小型化养老机构,就近为社区老年人提供集中照护和托养服务。”熊广义介绍,根据南昌市《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从2015年起,对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一次性建设补助和运营补助最高可达每张床位3000元,对按规划和标准新建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补助由每家补助5万元提高至10万元。南昌将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对符合条件老年人接受机构养老服务或居家养老服务给予补贴。

  两个老人的养老院之旅

  几经纠结选民办

  洪城路919号,5月7日,南昌市爱心托养院里的老人们迎来了灿烂的阳光。上午9时, 82岁的喻子家老人在206房护工的帮助下收拾妥当。护工告诉他,他的小女儿喻首华会来探望他。

  10时,小女儿来了,老人喜出望外,虽然语言交流有些困难,短短相处的时间里,老人看着女儿在身边的幸福溢于言表。喻首华告诉记者,爱心托养院已成为自己四姊妹陪伴老父亲的第二个家。“传统的养老观念在改变。十多年前大多数老人宁愿选择在家待着,没有住养老院一说。”2012年夏天,老人生病住院,当时在身边的孩子只有喻首华一人,其余都在外地。老父亲怜惜女儿,动起了住养老院的念头。

  父女二人开始进行漫长的养老院遴选之路。 “前前后后跑了不下十家养老机构,乡里的敬老院、县里的老年公寓和市里的社会福利院,无论公办还是民营都进行比较。”喻首华说,县里离家近的几家公办养老机构,基础设施齐全,但只为老人提供日常三餐和居住服务,老人必须体检合格才能入住,有的还得排号等候。与之相比,一些民办养老机构收费高点,但设有医护室服务好,护工乐于和老人沟通,日常服务比如剪头、剪指甲等项目一应俱全。

  经过比较,去年10月,二人锁定南昌市爱心托养院。200张床位、入住率70%,设施有些陈旧但服务好,收费800至2000元不等。说起这家养老院,喻首华如数家珍:特护每月2100元,老人退休工资基本可以应付。护工晚上会帮父亲翻身擦背、解决大小便问题,住在这里,家人大可放心。之前老人曾入住原单位附近的老年公寓,对那里有不好的记忆。“350元一个月,价格便宜但地方小,老人们的活动空间很少,除了吃饭,父亲只是躺在床上消磨时间。”喻首华称,有一次晚上生病,由于子女没在旁边,护工下班,近80岁的老人坚持到第二天上午才要求护工打电话通知家人。

  百岁老人“两进两出”

  今年102岁刘子光是东湖区社会福利院的“老大哥”,数十年来,他在该福利院“两进两出”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8日上午,正巧最喜爱的小女儿刘女士前来探望,老人心情特别好,打开电视机收看体育频道转播的NBA赛事。在特护房,记者看到房间里配有单人床、有线电视、壁挂空调,空气很好。

  刘子光生育了9个孩子,从来都是喜欢热闹。刘女士说,退休后,父亲就开始在南昌八一广场、老福山等老人聚集的地方消遣。后来,有了养老院,父亲就赶潮流住进去。20世纪90年代初,首先入住的就是东湖社会福利院。“当时东湖也算条件好的公办养老机构,主要是收养‘三无’老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能自理的老人进养老院是新鲜事,父亲这一住就是十多年。”

  进入新世纪后,民办养老院如雨后春笋,以市场化的手段来与公办养老机构竞争,拼服务拼管理。公办养老院按部就班,护工进入国家编制,工作态度懈怠。刘子光辗转于民办的南昌市博爱老年公寓、中华情老年公寓和公办的东湖社会福利院之间。“起先父亲觉得民办养老院的老人大多数能自理,在一块有话聊。”刘女士说,新鲜感过后,发现公办养老机构的服务也在悄悄改善。2014年,一次锻炼摔伤了腿,刘子光又回到了东湖区社会福利院。

  加上这次回去,刘子光数十年间已是“两进两出”。

  回来就发现福利院大变样:“家”重新装修了,院中树木茂盛,有了医务室,三餐荤素搭配。老人们可在长廊聊天、对弈,活动多样。收费每月1800到2500元,在省城养老院中居中等偏上水平。记者了解到,刘子光的这个“家”床位有500多张,面向社会招收的老人占到80%以上,因为“资历”老(创办于1987年)、服务好、环境也不错,导致其“一床难求”,常年有上百老人排队等候入住。南昌市有5家公办养老机构,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保障“三无”老人床位的情况下,大多数采取东湖区的做法面向社会招收老人,昔日在刘子光眼中“循规蹈矩”的公办养老机构重新焕发活力。

  江西日报记者 刘 斐

  记者手记

  无论公办还是民办 拼的都是服务管理

  随着中国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峻,养老问题受到重视。记者在南昌市多家养老机构的调查走访中发现,随着时代发展、观念变化,多数老人对住进养老院持开放态度。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选择一家服务管理水平好、适合自己的养老机构是很多老人的必经之路。

  一名在养老行业耕耘多年的企业家坦言:养老机构是老人的第二个家。在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政策支持下,南昌养老市场风起云涌。在公平的市场面前,谁抢先发展,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谁就赢得先机。就目前而言,南昌市公办养老机构维持在一个高水准,民办养老机构则呈现参差不齐的现状。民办养老机构能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培育适应市场需求的高中低档养老机构,政府部门对其除了在资金和政策方面继续支持外,应建立一个社会养老监管部门,制定行业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