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挂家规家训 传承德孝文化

书法家现场书写“德孝”作品

主办方将“室雅人和”的书法作品送入李金风 (右二)家中
本报7月15日讯 今日上午,由省文明办、省妇联、省文联共同举办的号召广大家庭悬挂家规家训活动,在全省11市同时启动。此次活动主题为“传承德孝文化践行核心价值观”,全省800多名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为当地社区居民书写历史悠久、世代传承的经典家规家训,并选择优秀作品入户悬挂。
太原市悬挂家规家训活动在万柏林区阎家沟社区举行。现场,40张桌子上整齐地摆放着笔墨纸砚,每张桌子的宣纸上面还放有为书法爱好者及社区居民精选出的家规、家训。家规家训共8页112条,分勤俭持家、劝人向善、诚实诚信、德孝、劝学、处世之道、治家、自诫等8大类,格言、对联、诗词、警句等4种形式,内容有经典家规家训、现代家规家训、长辈教育子女的励志警言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精选出的家规家训贴近生活、健康向上、语言精练、富有内涵,便于传诵和悬挂,通过书画方式表现,具有观赏性、实用性和艺术性。
“非常感谢你,徐老师。”社区居民何女士高兴地接过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徐树文写好的毛笔字并合影留念。随后,何女士对记者说:“平时我就非常喜欢一些名句,今天看了一遍提供的家规、家训,觉得每一条对孩子的成长都非常有益。我最后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了‘为善者常受福’这句。”
“除了感谢、收获之外,更多的体会是艺术家们的亲民之举。”居民张先生说。记者在现场看到,约有150位社区居民拿到了艺术家们写下的家规家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先把字画裱一下,然后挂在儿子的新房里。”居民白女士边说边接过字画。
活动现场,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李太阳将自己亲笔题写的“养德积福”“雅德致远”等书法作品送给社区居民代表。随后,主办方还精挑细选出两幅作品入户赠送到了两户居民手里。
○声音
山西省妇联主席王维卿
使德孝文化走进人心变成行为,形成风气
家庭工作一直是妇联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此,希望各级妇联组织切实以此活动为契机,以常态化推进寻找“三晋最美家庭”活动和推进德孝文化进家庭活动为创新家庭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抓手,动员引领广大家庭带领儿童青少年传承德孝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使德孝文化走进人心,变成行为、形成风气。
希望广大家庭成员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倡导好家风,传递正能量,以良好家风支撑起良好的社会风气,书写传统优秀文化。
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李太阳
发挥家规家训传播正能量的作用
活动旨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和宣传优良家规家训,引领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良好社会风尚,发挥家规家训在凝聚人心、鼓舞干劲、传播社会正能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希望艺术家们努力在深入生活中向基层同志学习,在扎根人民中增进群众感情,带动更多的家庭悬挂家规家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生活化。
○对话
好家风会影响社会风气的形成
山西晚报:为什么要开展“悬挂家规家训”活动?意义在哪里?
山西省妇联主席王维卿: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孝道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春节团拜会上,对家庭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三个注重”,这也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这次号召广大家庭悬挂家规家训,就是为进一步引导广大妇女和家庭弘扬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家庭为单位,入社区、入村、入户悬挂家规家训,营造德孝文化氛围,传播激活孝善正能量。
活动中,我们还特别邀请了省书法家协会的书法爱好者现场为居民创作,通过现场写家训、挂家规的活动,从而让传承好家风能够深入人心。
山西晚报:您觉得家规家训对每户家庭的影响有多重要?
山西省妇联主席王维卿:从某种程度上讲,家规是一个家庭的“核心价值观”。我们常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都是如此。自古以来,“家和万事兴”就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优秀的家风家训可以引导人们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良好家风和家庭美德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直观体现。”可见,好的家风、好的家规家训,不仅影响着一个家庭的风气,更影响着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山西晚报:您自己最喜欢哪个家规家训呢?
山西省妇联主席王维卿:我特别喜欢“厚德载物”,而且我办公室内就挂着这幅字。我看到活动现场也有很多家庭让书法爱好者写了这幅字,说明这四个字还是被很多人认可的。
○百姓说
李金风:父亲常说“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活动当日,在书法家们结束现场创作后,省妇联主席王维卿一行人,走进社区家庭开始悬挂家规家训。李金风家庭是入选的第一户。“这可是个老好人。”说起李金风,阎家沟社区的居民都这样评价她。李金风一家7口人,老伴戴志宏在清华苑上班,女儿戴月娟已出嫁,儿子戴鑫现在临汾读大专,从2005年至今,他们一家是社区有名的“五好家庭”,连续10年从未间断过。
接过王维卿递过来的书法作品,李金风很开心,“‘室雅人和’,这幅字写得真是好,符合我们家的特点。”李金风笑着说。李金风的家装修极为简朴,客厅里,一套米色皮质沙发,干净舒服,一张黑色茶几简单大方,沙发正对面木色的电视柜上摆放着一台电视机。虽然没有华丽的装饰,但让人感觉很是舒适,正符合字中所写的“室雅”。
要说“人和”二字,李金风就更是当之无愧了。“虽然我们家没有成文的家规,但从我父亲那一代开始,就常常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让李金风最记忆犹新的就是父亲常说的那句“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李金风告诉记者,在她上学的时候,父亲只要听到她与同学生气闹别扭了,就会耐心教育、开导她,“小的时候,我父亲就总是跟我说,别人不理你,你就主动找别人,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别动不动就和别人生气,你跟人和气,别人才能跟你和气。”
父亲的教导一直影响着李金风,也成为她做人的首要原则。如今,无论是和公婆相处,还是邻里之间,李金风都没有与人红脸的经历。“婆媳之间的矛盾好像是自古就有的,但是我妈和我爸结婚三十多年了,从来没见她和我奶奶家的人生过气。”女儿戴月娟说,平日里,妈妈会用她自己的做人原则教育他们姐弟俩,“我结婚也有6年了,每次回娘家,我妈都要跟我唠叨两句,让我好好孝敬婆婆”。
李金风说:“我觉得家规对一个家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代人。”
白六货:用实际行动诠释传承家规家训
走进阎家沟居民白六货家时,一家人正其乐融融地逗着8个月大的孙女。
提及白六货,阎家沟居民都会为他竖起大拇指。“他可是我们社区有名的孝子。”社区居民张先生说。与家族传承的家规、家训略有不同,白六货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儿女们诠释着自己的家规。
今年51岁的白六货,兄妹共有8人,他排行老六。父亲还在世时,由于和母亲俩人年纪大了,身边还有一个不能完全自理的大哥,与父母住得近的白六货经常利用下班、空闲时间照看父母及哥哥。其实,他自己还有一双儿女需要照顾,他却对此从来没有任何怨言。“父亲1995年去世后,只剩下母亲和大哥一起生活,2009年开始,85岁的老母亲患轻微脑梗,有一段时间躺在床上不能动。”白六货说,兄妹们轮流照看老母亲及哥哥,即使这样,一有空,他还是会去看看老人、哥哥需要些什么。
其实看望老人,每次的活并不多,白六货说:“母亲一直都很自立,每次去时,只需要购买一些水果、蔬菜,帮着打扫打扫家,最主要是陪老人聊聊天。媳妇做了好吃的,肯定给母亲和大哥送一份。可这么一做,就是几十年。”
对自己的父母如此,白六货对丈母娘同样如此。“有时候自己工作忙,无法照顾母亲,他就帮着照顾我妈,从来没有过怨言……”白六货的妻子刘秀梅说。
在儿子白预飞眼里,父亲就是他的榜样。“从有记忆开始,父亲就一如既往地照顾自己的长辈,经常利用下班时间去照看长辈,而母亲也从无怨言,精心打理着我们的这个小家庭。20多年来,从来没有看见父母与长辈红过脸。”白预飞说,言传身教,他也会将自己父亲的家规传递给妻子和后代。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李晶 路丽虹 实习生 杨代华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寇宁